让“野游”者付出“代价”,才能避免好奇害死“猫”

小刘

据安徽黄山风景区管委会4月17日发布的消息,黄山景区公安局近日成功救援一名“野游”进山迷路的游客,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,还被要求支付救助费用。

据报道,该游客当日清晨未购票,欲从景区外围“野游”进山。面对途中景区管理部门设立的警示标牌和语音提醒,他心存侥幸,仍违规翻越铁丝网、隔离护栏,最终进入景区未开发开放区域,后因地形复杂和体力不支导致迷路,才选择报警求助。

近些年随着野游、猎奇变得越发频繁,“任性”驴友被追偿已有先例。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亚丁景区、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、黄山风景区等先后启动了有偿救援。就在近日,江西省有关部门对3月2日前往庐山西海丛林中走失的六名徒步探险人员追缴救援费用20000元,并对组织者邓某某追缴救援费用4000元。

“野游”游客被追偿会渐成趋势,这恰是对违规冒险的一种遏制。救援不仅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还给参与救援人员造成极大风险,甚至威胁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。巨额的救援成本,不应该由景区或者救援队来承担。实施有偿救援,让驴友为自己的“任性”买单,合情合理。实行有偿的这种收费救援,其实是对游客的一种警示,游客当预计既有生命的危险,也会有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的这种风险的情况下,他的行为就会更加的慎重,反过来就让很多游客知难而退,不要再去冒险。

只有让这些自以为是的“野游”者付出一定的“代价”,才能有效避免其在景区游玩时成为因好奇心而致死的“猫”。与此同时,景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充分考虑采纳媒体和网友的建议,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景区有偿救援办法,不断提升救援水平,有效地保障旅游者生命财产安全。

另外,除了不断完善有偿救援体系,解决“事后问题”,也要从源头入手,遏制跟风盲从。对于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大肆渲染“秘境攻略”、刻意淡化风险的“种草”博主,平台须建立危险内容分级机制。对涉及未开放区域的“攻略”,应强制标注风险提示,并限制算法推荐。相关部门可联合专业机构、社交平台,发布“野游红色预警”,以真实事故影像、救援成本数据消除公众侥幸心理,推动形成“危险打卡可耻、文明游览为荣”的社会共识。

破解野游乱象,需约束个体行为。无论是对“野游”游客追偿,还是事前发布预警,都是为了有效遏制擅自进入风景区未开发、未开放区域旅游或探险的行为,更好地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生态资源安全。唯有让“任性”驴友付出代价、让推波助澜者扛起责任、让盲目跟风者心存敬畏,方能守住公共安全的底线,让自然之美与文明之美交相辉映。

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

滨州在全省首创投标保证金“免申即享”信用减免模式

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,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?

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(第二批)征求意见稿发布

茶叶过度包装 商家拒不整改被罚2001元

俄罗斯北方舰队宣布将在北极地区进行军事训练

国际锐评|这股奔腾的新动能给世界带来哪些获得感?

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贤信任上被查

国家统计局:过去一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,主要得益于经济总量在扩大

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四川成都开幕

潍坊诸城:2024年秋季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

2024北京东城文化月“东城寻美记”探访计划开启

8天8个涨停!这只妖股突然停牌核查,公司巨亏、实控人债务缠身

让“野游”者付出“代价”,才能避免好奇害死“猫”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企业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